Holiday
Nanda南大8102 R3R4
當代科技的發展已經改變了藝術表現的形式,從創作過程、美學思維到典藏維護都面臨到觀念的挑戰與更新。儘管至今已有超過數以萬計的藝術 家、藝術團體與博物館都已經利用數位科技來作為影像意念傳達的工具,然而在理論與美學上的探討卻相當薄弱。本課程主要從1970 年代之後慢 慢出現之科技藝術脈絡談起,藉由當代科技藝術的創作作品來討論科技藝術的哲學、美學、理論觀點與類型學。本課程試圖提供學生一套正確且 完整的了解科技藝術之歷史與美學觀點,並協助學生了解科技藝術的創作。
Course keywords: 科技藝術、數位美學、互動、身體、聲響、數位音像、跨領域表演 基於透明與負責任的原則,本課程鼓勵學生利用AI進行協作或互學,以提升本門課產出品質。根據本校公布之「大學 教育場域AI協作、共學與素養培養指引」,本門課程採取有條件開放,說明如下: 學生須於課堂作業或報告中的「標題頁註腳」或「引用文獻後」簡要說明如何使用生成式AI進行議題發想、文句潤飾 或結構參考等使用方式。若經查核使用卻無在作業或報告中標明,教師、學校或相關單位有權重新針對作業或報告重 新評分或不予計分。本門課授課教材或學習資料若有引用自生成式AI,教師也將在投影片或口頭標注。 修讀本課程之學生於選課時視為同意以上倫理聲明。 本課程將以歷史系譜與類型學為基礎,輔以科技藝術創作實例分析,力求創作與理論之間,相互驗證。本課程將可分 為下列六個面向: 1.定義與概念釐清 2.歷史發展:從藝術史中的科技與科學看當代科技藝術的發展 3.全球相關館舍與節慶介紹 4.科技藝術的特質與美學論述 5.科技藝術的類型介紹 6.實例分析:早期案例、晚近案例 本課程包含主要的三個部份:教師導讀與分析、學生期中與期末書面報告。 主要參考書籍/資料 (Textbooks and References) 邱誌勇,《關鍵論述與在地實踐:在地脈絡化下的新媒體藝術》(2013) 邱誌勇 主編,《數位藝述》(創刊號~第伍號) 邱誌勇 主編,《藝術松》(創刊號)2020 教學進度(分週次說明教學內容主題與指定閱讀資料)(Course Schedule) 第一週:課程內容解說與基本概念介紹、何謂科技?何謂藝術? 第二週:藝術史中的科技、科學與技術應用 第三週:1950 年代後的電腦時代到1990 年的數位時代(歷史發展、藝文館舍) 第四週:1970-1990 年代,以及之後的科技藝術定義演變 第五週:科技藝術的特質與美學 第六週:影像本體的形變與流轉(原數位攝影,及其攝影的形變,與錄像藝術到當代數位音像) 第七週:20 世紀的機械美學—互動裝置及其美學 第八週:校外專家學者專題演講 期中報告:期中心得繳交期限,報告撰寫1500 字的個人報告 第九週:聲音媒體的歷史變遷—從音樂、聲音裝置、聲音的雕塑性,到聲響表演 第十週:校外專家學者專題演講 第十一週:表演藝術與科技藝術的跨越數位表演與科技劇場 第十二週:資訊視覺化、資料庫、生成藝術 第十三週:推測設計、生物與仿生科技藝術 第十四週:虛擬藝術(AVMXR) 第十五週:AI、機器人及其發展 第十六週:期末報告繳交與討論 報告主題為科技藝術家人物誌探查 評分方式 (Grading Policy) 缺席任一項成績者,總成績將不及格 A. 出席率與課堂參與:20%【本課程僅接受正式的缺席證明】 B. 期中報告:40% C. 期末報告:40%
MON | TUE | WED | THU | FRI | |
08:00108:50 | |||||
09:00209:50 | |||||
10:10311:00 | |||||
11:10412:00 | |||||
12:10n13:00 | |||||
13:20514:10 | |||||
14:20615:10 | |||||
15:30716:20 | |||||
16:30817:20 | |||||
17:30918:20 | |||||
18:30a19:20 | |||||
19:30b20:20 | |||||
20:30c21:20 |
Average GPA 3.86
Std. Deviation 0.67
X-Class,藝術學院3選2院選修、本課程為16週課程
限藝術學院,大學部1年級
-
-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