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liday
HSS人B302A T7T8T9
本課程研討中國古典短篇小說所涉及的有關文體的敘事形式、主題內容,以及從小說史角度觀照的意義和價值等重要課題,選讀 文本包含唐代小說、話本小說「三言」、「二拍」,透過閱讀原典文獻與前行研究,掘發古典小說的豐富內涵,擴展小說研究的 學術視野與進路。 本研究所課程探討的小說文本,不侷限於文學性的解讀,亦將視角延伸至歷史學、社會學、宗教學等不同學科,期能帶領學 生在閱讀古典文獻時,開拓跨領域的研究向度,厚植人文關懷。
Course keywords: 古典小說Classical Fiction, 唐人小說Tangren Xiaoshuo, 唐傳奇Tang Chuanqi, 話本Huaben, 擬話本Simulant Huaben 一、課程說明 本課程研討中國古典短篇小說所涉及的有關文體的敘事形式、主題內容,以及從小說史角度觀 照的意義和價值等重要課題,選讀文本包含唐代小說、話本小說「三言」、「二拍」,透過閱讀原典 文獻與前行研究,掘發古典小說的豐富內涵,擴展小說研究的學術視野與進路。 本研究所課程探討的小說文本,不侷限於文學性的解讀,亦將視角延伸至歷史學、社會學、宗 教學等不同學科,期能帶領學生在閱讀古典文獻時,開拓跨領域的研究向度,厚植人文關懷。 二、參考書目 (一)古籍文獻: [唐]鄭處誨著,宛霞點注,《明皇雜錄》,《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》本。 [唐]李冗著,蕭逸校點,《獨異志》,《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0 年。 [唐]玄奘、辯機著,季羨林等校注,《大唐西域記校注》,北京:中華書局,2000年。 [唐]劉知幾著,姚松、朱恆夫譯注,《史通全譯》,貴陽:貴州人民出版社,1997年。 [宋]李昉等編,《太平廣記》,臺北:文史哲出版社,1981年。 [宋]李昉等編,《文苑英華》,《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》1341冊,臺北:台灣商務印書館,1983 年。 [宋]樂史著,《太平寰宇記》,《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》470冊,臺北:台灣商務印書館,1983 年。 [宋]羅燁著,《醉翁談錄》,臺北:世界書局,1958年。 [宋]趙彥衛著,《雲麓漫鈔》,臺北: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,1984年。 [明]瞿佑著,朱彤芳點注,《剪燈新話》,《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》本。 [明]李昌祺著,王力平點注,《剪燈餘話》,《中國文言小說百部經典》本。 [明]洪楩編,《清平山堂話本》,臺北:世界書局 ,1958年。 [明]洪楩編,《清平山堂話本》,臺北:世界書局 ,1958年。 [明]馮夢龍編著,許政揚校注,《古今小說》,臺北:里仁書局,1991年。 [明]馮夢龍編著,嚴敦易校注本,《警世通言》,臺北:里仁書局,1991年。 [明]馮夢龍編著,李田意攝校,《警世通言》,臺北:世界書局,1958年。 [明]馮夢龍編著,李田意攝校,《醒世恆言》,臺北:世界書局,1958年。 [明]馮夢龍編著,顧學頡校注本,《醒世恆言》,臺北:里仁書局,1991年。 [明]馮夢龍編,薛正興校點,《太平廣記鈔(上)》,《馮夢龍全集8》,江蘇:江蘇古籍出版 社,1993年。 [明]凌濛初著,《拍案驚奇》,臺北:桂冠圖書公司,1992年。 [明]凌濛初著,《二刻拍案驚奇》,臺北:桂冠圖書公司,1992年。 [明]徐渭著,《南詞敘錄》,《續修四庫全書》1758冊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2年。 [明]畢魏著,《滑稽館新編三報恩傳奇》(上),《古本戲曲叢刊》(影明刊本)二集第十二函, 上海:商務印書館,1955年。 [明]胡應麟著,《少室山房筆叢》,《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》886冊,臺北:台灣商務印書館, 1983年。 [清]蒲松齡著,《聊齋誌異》(會校會注會評本),臺北:里仁書局,1980年。 [清]鄒弢著,《三借廬筆談》,《筆記小說大觀》二十八編,臺北:新興書局,1979年。 [清]俞樾著,《春在堂隨筆》,臺北:廣文書局,1968年。 [清]蓮塘居士纂,《唐人說薈》,上海:掃葉山房,1925年。 [清]章學誠著,葉瑛校注,《文史通義校注》,臺北:里仁書局,1984年。 (二)近人著作: 丁錫根編著,《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》,北京:人民文學出版社,1996年。 小野四平著,施小煒、邵毅平等譯:《中國近代白話短篇小說研究》(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7年) 卞孝萱:《唐人小說與政治》(廈門:鷺江出版社,2003年)。 卞孝萱:《唐傳奇新探》(江蘇:江蘇教育出版社,2001年)。 王 昕:《話本小說的歷史與敍事》,北京市:中華書局,2002年 王汝濤:《全唐小說》(濟南:山東文藝出版社,1993年) 王汝濤:《唐代小說與唐代政治》(長沙:岳麓書社,2005年)。 王國良:《唐代小說敘錄》(臺北:嘉新水泥文化基金會,1979年)。 王夢鷗:《唐人小說研究──纂異記與傳奇校釋》(臺北:藝文印書館,1971年)。 王夢鷗:《唐人小說研究二集──陳翰異聞集校補考釋》(臺北:藝文印書館,1973年)。 王夢鷗:《唐人小說研究三集──本事詩校補考釋》(臺北:藝文印書館,1974年)。 王夢鷗:《唐人小說研究四集》(臺北:藝文印書館,1978年)。 王夢鷗:《唐人小說校釋(上冊)》(臺北:正中書局,1989年)。 王夢鷗:《唐人小說校釋(下冊)》(臺北:正中書局,1988年)。 王慶華:《話本小說文體硏究》,上海市: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,2006年 王鴻泰:《三言二拍]的@029;神史硏究》,臺北市:國立臺灣大學出版,1994年 田宗堯編著:《中國話本小說俗語辭典》,臺北市:新文豐,1985年 申 丹:《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》(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1998年) 石昌渝:《中國小說源流論》(北京:三聯書店,1995年)。 朱海燕:《明清易代與話本小說的變遷》,武昌: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,2007年 艾瑞克R26;霍布斯邦著、鄭明萱譯:《盜匪》,臺北:麥田出版社,1998年 何滿子:《中國愛情與兩性關係──中國小說研究》,臺北:台灣商務,1995年 吳曉鈴、范寧、周妙中選注:《話本選》(北京:人民文學出版社,1984年) 吳懷東:《唐詩與傳奇的生成》(合肥:安徽大學出版社,2008年)。 李宗為:《唐人傳奇》(北京:中華書局,2003年)。 李時人編校:《全唐五代小說》(北京:中華書局,2014年)。 李劍國:《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:增訂本》(北京:中華書局,2017年)。 李劍國:《唐五代傳奇集》(北京:中華書局,2015年)。 李豐楙:《仙境與游歷︰神仙世界的想象》(北京:中華書局,2010年)。 李鵬飛:《唐代非寫實小說之類型研究》(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05年8月)。 汪辟疆:《唐人小說》(臺北:世界書局,1980年)。 周先慎:《古典小說鑑賞》,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1992年 周紹良:《唐傳奇箋證》(北京:人民文學出版社,2005年)。 周勛初:《唐代筆記小說考索》(江蘇:江蘇古籍出版社,1996年)。 周勛初:《唐代筆記小說敘錄》(南京:鳳凰出版社,2008年)。 林 辰:《神怪小說史》(杭州:浙江古籍出版社,1998年)。 邱昌員:《詩與唐代文小說研究》(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08年6月)。 金明求:《宋元明話本小說「入話」之敘事硏究》,臺北市:大安出版社,2009年 金明求:《虛實空間的移轉與流動 宋元話本小說的空間探討》,臺北市:大安出版社,2004 侯忠義:《中國文言小說史稿》(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1990年)。 侯忠義:《隋唐五代小說史》(浙江:浙江古籍出版社,1997年)。 俞 鋼:《唐代文言小說與科舉制度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4年)。 俞 綱:《唐代制度文化研究論集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3年)。 胡士瑩:《話本小說概論》,臺北市:木鐸出版社,1979年 胡萬川,《眞假虛實:小說的藝術與現實》,臺北:大安出版社,2005年 胡萬川:《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研究》,臺北:大安出版社,1994年 原田季清:《話本小說論》,臺北 古亭書屋,1975年 孫楷第:《小說旁證》,北京:人民文學出版社,2000年 孫楷第:《中國通俗小說書目》,臺北市:木鐸出版社,1983年 孫楷第:《俗講說話與白話小說》,臺北市:河洛,1978年 孫楷第:《滄州集》,北京:中華書局,1965年 徐定寶:《淩濛初硏究》,合肥市:黃山書社,1999年 徐朔方:《小說考信編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7年 海倫R26;費雪著、刁筱華譯:《愛慾-婚姻、外遇與離婚的自然史》,臺北:時報,1994年 馬信美:《晚明文學新探》,臺北:聖環圖書,1994年 高小康:《中國古代敍事觀念與意識形態》,北京市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05年 高小康:《市民、士人與故事:中國近古社會文化中的敍事》,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01年 高辛勇:《形名學與敘事理論──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法》(臺北:聯經出版公司,1987年)。 高洪鈞編著:《馮夢龍集箋注》,天津市:天津古籍出版社,2006年 崔際銀 :《詩與唐人小說》(天津:天津古籍出版社,2004年)。 康正果:《重審風月鑑──性與中國古典文學》, 臺北:麥田出版社,1996年 康來新:《發跡變泰:宋人小說學論稿》,臺北市:大安出版社,1996年 康韻梅:《唐代小說承衍的敘事研究》(臺北:里仁書局,2005年)。 張振軍、毛德富:《禁錮與超越──從《三言二拍》看中國市民心態 》,北京:新華書店,1988年 章 群:《通鑑R26;新唐書引用筆記小說研究》(臺北:文津出版社,1996年)。 莊 因:《話本楔子彙說》,臺北市:聯經,1978年 許建崑:《情感、想像與詮釋 古典小說論集》,臺北市:萬卷樓,2010年 許麗芳:《古典短篇小說之韻文》(臺北:里仁書局,2001年)。 陳 玨:《初唐傳奇文鉤沈》(上海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5年)。 陳文新:《中國傳奇小說史話》(臺北:正中書局,1995年)。 陳文新:《文言小說審美發展史》(武漢:武漢大學出版社,2002年)。 陳文新編:《唐代小說學術檔案》(武漢:武漢大學出版社,2015年)。 陳平原:《千古文人俠客夢 》,臺北:麥田出版社,1995年 陳平原:《中國散文小說史》(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4年)。 陳平原:《陳平原小說史論集》(河北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年)。 陳永正:《三言二拍的世界》,臺北:遠流出版社,1989年 陳寅恪:《陳寅恪先生論文集》(臺北:九思出版社,1977年)。 陳萬益等編:《歷代短篇小說選》(臺北:大安出版社,2012年)。 陳顧遠:《中國婚姻史》,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,1992年 陸樹侖:《馮夢龍硏究》,上海市:復旦大學出版社,1987年 陸樹侖:《馮夢龍散論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3年 傅承洲:《明清文人話本研究》,北京市:人民文學,2009年 傅承洲:《明清文人話本研究》,北京市:人民文學出版社,2009年 傅璇琮,《唐代科舉與文學》(西安:陜西人民出版社,1995年)。 程國賦:《三言二拍傳播硏究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,2006年 程國賦:《唐代小說與中古文化》(臺北:文津出版社,2000年)。 程國賦:《唐代小說嬗變研究》(廣東:廣東人民出版社,1997年)。 程國賦:《隋唐五代小說研究資料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5年)。 程毅中:《古小說簡目》(台北:龍田出版社,1982年)。 程毅中:《宋元小說研究》,南京:江蘇古籍出版社,1999年 程毅中:《宋元話本》,北京市:中華書局,2003年 程毅中:《唐代小說史》(北京:人民文學出版社,2003年)。 程毅中:《程毅中文存》(北京:中華書局,2006年)。 程毅中:《程毅中文存續編》(北京:中華書局,2010年)。 程毅中輯注:《宋元小說家話本集》,濟南市:齊魯書社,2000年 馮保善:《淩濛初硏究》,北京市:人民文學出版社,2009年 黃大宏:《唐代小說重寫研究》(重慶:重慶出版社,2004.年)。 楊 義:《中國敘事學》(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97年)。 楊 義:《中國小說史論》(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95年)。 楊曉東編著:《馮夢龍研究資料彙編》,北京市:廣陵書社,2007年 溫孟孚:《「三言」話本與擬話本硏究》,北京市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05年 葉德均:《戲曲小說叢考》,臺北:文史哲出版社,1989年 葉慶炳:《古典小說論評》(台北:幼獅文化出版事業,1985年)。 葉慶炳主編:《中國古典小說中的愛情》,臺北:時報,1976年 葛永海:《古代小說與城市文化研究》(上海:復旦大學出版社,2005)。 董乃斌:《中國古典小說的文體獨立》(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94年)。 寧宗一主編:《中國小說學通論》(安徽:安徽教育出版社,1995年)。 寧宗一主編:《中國小說學通論》,合肥市:安徽教育出版社,1995年 趙景深:《小說戲曲新考》,上海:世界書局,1939年 劉 果:《「三言」性別話語研究:以話本小說的文獻比勘為基礎》,北京市:中華書局,2008年 劉 瑛:《唐代傳奇研究》(台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,2006年)。 劉 瑛:《唐代傳奇研究續集》(台北:正中書局,1999年)。 劉苑如等編:《歷代短篇小說選注》(臺北:里仁書局,2003年)。 劉開榮:《唐代小說研究》(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,1994年)。 劉燕萍:《古典小說論稿:神話R26;心理R26;怪誕》(台北:台灣商務印書館,2006年)。 劉燕萍:《愛情與夢幻──唐朝傳奇中的悲劇意識》(香港:商務印書館,1996年)。 樂蘅軍:《古典小說散論》(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,2021年)。 樂蘅軍:《宋代話本硏究》,臺北市: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,1969年 樂蘅軍:《意志與命運──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》(臺北:臺大出版中心,2021年)。 蔡守湘:《唐人小說選注》(臺北:里仁書局,2002年)。 鄭明娳編:《貪嗔癡愛-從古典小說看中國女性》,臺北:師大書苑,1989年 魯 迅:《魯迅小說史論文集》(臺北:里仁書局,1992年)。 魯德才:《古代白話小說形態發展史論》,天津:南開大學出版社,2002年 蕭欣橋、劉福元:《話本小說史》,杭州市:浙江古籍出版社,2003年 薛洪勣:《傳奇小說史》(浙江:浙江古籍出版社,1998年)。 韓南著、王青平、曾虹譯:《中國短篇小說》,臺北:國立編譯館,1997年 韓南著、王秋桂等譯:《韓南中國小說論集》,臺北:聯經,1979年 韓雲波:《唐代小說觀念與小說興起研究》(成都: 四川民族出版社,2002年)。 聶付生:《馮夢龍研究》,上海市:學林 2002年 羅 鋼:《敘事學導論》(雲南:雲南人民出版社,1995年)。 羅小東:《三言二拍敍事藝術研究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10年 羅小東:《話本小說敘事硏究》,北京市:學苑出版社,2002年 譚正璧著、譚尋補正:《話本與古劇》,上海市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5年 譚正璧輯:《三言兩拍資料》,臺北市:里仁書局,1981年 譚耀炬:《三言二拍語言硏究》,成都市:巴蜀書社,2005年 龔篤清:《馮夢龍新論》,長沙市:湖南人民出版社,2002年 (三)期刊與專書論文: 1993年12月 王小琳:〈唐代「傳奇」名稱問題辨析〉,《國立中山大學人文學報》1995年第3期。 王小琳:〈論唐代傳奇創作活動的特徵及其對傳奇敘事的影響〉,《中山人文學報》第9期(1999年8 月)。 王運熙、楊明:〈唐代詩歌與小說的關係〉,《文學遺產》1983年第1期。 王運熙:〈簡論唐傳奇和漢魏六朝雜傳的關係〉,《中西學術》第二輯,上海:上海復旦大學出版 社,1996年。 伊維德,〈寫實主義與中國小說〉,收入《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1》,臺北:聯經,1979年 吳企明:〈讀《孟棨《本事詩》書後〉,收錄於《唐音質疑錄》,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5 年)。 宋莉華,〈汴京與杭州:小說中的兩宋雙城記〉,收於《女性的主體性──宋代的詩歌與小說》,臺 北:大安出版社,2001年 李志宏:〈從《清平山堂話本》談民間文學的傳承與傳播〉,《臺北師院語文集刊5》,2000年,頁 11-32 李志宏:〈試從馮夢龍「情教說」論《三言》之編寫及其思想表現〉,《臺北師院語文集刊》2003 年第8期,頁55-110。 李劍國、韓瑞亞:〈亡靈憶往:唐宋傳奇的一種歷史觀照方式〉,《南開學報》,(哲學社會科學 版)2004年第3、4期,後收錄於氏著《古稗斗筲錄──李劍國自選集》(天津:南開大學出版社, 2004年)。 周建渝:〈重讀〈杜十娘怒沈百寶箱〉〉,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》第18期 (2001 年3月)。 孟昭連:〈論唐傳奇「文備眾體」的藝術體製〉,《南開學報》2000年第4期。 林保淳,〈中國古典小說中的「三姑六婆」〉,《人物類型與中國市井文化》,臺北:學生書局, 1995年 金明求:〈引俗入雅的過渡──明話本小說「入話體制」的「典雅化」敘事藝術〉,《淡江中文學 報》第18期(2008年6月)。 金明求:〈導入引進情景:宋元話本小說「入話」之「大眾化」敘事藝術〉,《政大中文學報》第6 期(2006年12月)。 胡梓穎、黃自雄:〈被建構的文類──從「辨體」角度論傳記和「傳奇文」〉,《臺大文史學報》第 86期(2017年5月)。 孫 遜、潘建國,〈唐傳奇文體考辨〉,《文學遺產》第6期,1999年 容肇祖,〈明馮夢龍的生平及其著述續考〉,《嶺南學報》第2卷第3期(1932年3月) 容肇祖,〈馮夢龍的生平及其著述〉,《嶺南學報》第2卷第2期(1931年7月) 徐志平,〈話本小說之體製形式在清初的重大變化〉,《嘉義技術學院學報》第64期,1999年06 月,頁129-149 馬幼垣、劉紹銘,〈筆記、傳奇、變文、話本、公案--綜論中國傳統短篇小說的形式〉,《中國古 典小說研究專集1》,民68年08月,頁1-16 高桂惠:〈世道與末技:《三言》、《二拍》演述世相與書寫大眾初探〉,《漢學研究》, 第25卷 第1期,頁.283-312, 2007年 康韻梅:〈小說敘事與歷史敘事之異同──對吳保安、謝小娥故事的論析〉,《臺大中文學報》第24 期。 康韻梅:〈《三言》中婦女的情慾世界及其意蘊〉,收於《古典文學與性別研究》,臺北:里仁書 局,1997年,頁237-281 康韻梅:〈《玄怪錄》幻設的跡證及其作意探究〉,《文與哲》第32期。 康韻梅:〈「史」與「詩」──沈亞之小說撰作的兩個面向〉,《文學與美學第十三屆論文集》,新 北市,淡大中文系,2013年。 康韻梅:〈唐代古文與小說的交涉──以韓愈、柳宗元的作品為考察中心〉,《臺大文史哲學報》第 68期(2008年5月)。 康韻梅:〈唐代傳奇與歌行的並作初探〉,《遨遊在中古文化的場域》(臺北:里仁書局,2004 年)。 康韻梅:〈唐代載錄詩事小說的敘事研究──以《本事詩》、《雲谿友議》為考察中心〉,《漢學研 究》26卷第4期(2008年12月)。 康韻梅:〈娛玩、逞才與托寓:唐小說精怪聚會賦詩敘事探析〉,《復旦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 2014年第3期。 康韻梅:〈遊/神仙窟/文章窟──〈遊仙窟〉敘事文體探〉,《林文月先生學術成就與薪傳國際研討 會論文集》(臺北,國立臺灣大學中國學系,2013年)。 康韻梅:〈胡應麟唐人小說述評抉探〉,《國學研究》第40卷(2018年6月)。 張 璉:〈《三言》中婦女形象與馮夢龍的情教觀〉,《漢學研究》,第11卷第2期, 梁瑜霞:〈史傳傳統對唐人小說的影響──兼論唐人小說以「傳」、「記」命名現象〉,《唐都學 刊》第14卷第4期(1998年)。 陳文新:〈再論唐人傳奇的文體特徵〉,《齊魯學刊》2006年第1期。 陳尚君:〈詩話尋源〉,收錄於《中國詩學》)第二輯(南京:南京大學出版社,1992年12月)。 陳葆文,〈論中國古典短篇愛情小說的演變〉,《淡江大學中文學報》第5期,1999年6月,頁207- 240 程毅中:〈唐人小說中的「詩筆」與「詩文小說」的興衰〉,《文學遺產》2007年第6期。 程毅中:〈唐宋傳奇本事歌行拾零〉,《文學評論》1978年第3期。 葉慶炳,〈短篇話本的常用佈局〉,《中外文學》8:3,民68年08月,頁80-90 葛兆光:〈背景與意義──中國古典詩歌批評中一個傳統方法的剖析〉,《學人》(江蘇:江蘇文藝出 版社,1996年)。 董挽華,〈「清明靈秀」與「殘忍乖邪」-由傳奇與話本中兩位女性探抉人性〉,《臺北評論第3 期》,1988年1月 廖棟樑:〈試論孟棨《本事詩》〉,《中外文學》第23卷第4期(1994年9月)。 臺靜農:〈論碑傳文與傳奇文〉,《傳記文學》第4卷第3期。 劉 寧:〈〈毛穎傳〉的託諷旨意與排諧藝術〉,《清華大學學報》,(哲學社會科學版)2004年 第2期。 劉 寧:「詩話」與「本事」──再探《六一詩話》與晚唐五代詩歌本事著作的關係,《清華學報》 第48卷第2期(2018年6月)。 增田涉著,前田一惠譯,〈論「話本」一詞的定義〉(附:王秋桂論「話本」一詞的定義校後記), 《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3》,民70年06月,頁49-68 潘少瑜:〈雷峰塔倒,白蛇出世──白蛇形象演變試析 〉,《中國文學研究》第14期(2000年5月)。 蔡祝青:〈三言二拍中男女扮裝之性別與文化意義〉,《婦女與兩性學刊》第12期(2001年6月),頁 1-38。 談鳳梁:〈試論唐代傳奇小說的幾個特點〉,《文藝論叢》第13輯 (上海:上海文藝出版社,1981 年)。 鄭培凱,〈晚明士大夫對婦女意識的注意〉,《九州學刊》第6卷第2期,1994年7月 鄭毓瑜:〈身體表演與魏晉人倫品鑑──一個自我「體現」的角度〉,《漢學研究》第24卷第2期 (2006年12月)。 賴瑞和:〈小說的正史化:以《新唐書.吳保安傳》為例〉,《唐史論叢》第11輯(西安:三秦出版 社,2009年)。 駱水玉:〈桃花流水窅然去──〈灌園叟晚逢仙女〉、〈盧太學詩酒傲王侯〉中的花園與園主〉,《 中國文學研究》第10期(1996年5月)。 (四)學術寫作: 李玉琇:《寫作的認知歷程:以論文寫作為例》(臺北:五南圖書出版公司,2020年)。 李智平:《精進書寫能力1──遣詞用句掌握文氣篇》(臺北:五南圖書出版公司,2021年)。 李智平:《精進書寫能力2──思辨與論說文寫作篇》(臺北:五南圖書出版公司,2021年)。 杜拉賓著,邱炯友等譯:《Chicago論文寫作格式:Turabian手冊(第九版)》 (臺北:書林出版 公司,2021年)。 林慶彰:《學術論文寫作指引:文科適用(第二版)》 (臺北 : 萬卷樓圖書公司,2011年)。 美國心理協會著,紐文英譯:《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:論文寫作格式(第七版)》 (臺北:雙葉 書廊公司,2021年)。 美國現代語言學會著,書林編輯部編譯:《MLA論文寫作手冊(第七版)》 (臺北:書林出版公司, 2010年)。 密斯摩著,蔡偉鼎譯:《批判思考導論:如何精進辯論》(臺北:學富文化事業公司,2002年)。 畢恆達:《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(2020進化版》)(臺北:小畢空間出版社,2020年)。 陳美芳編:《精進大學寫作指引》(臺北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,2014年)。 彭明輝:《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:方法、秘訣、潛規則》(臺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17年)。 楊晉龍:《治學方法》(臺北:萬卷樓圖書公司,2014年)。 劉承慧、王萬儀編:《大學中文教程:學院報告寫作》(新竹: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,2010年)。 劉承慧、沈婉霖編著:《報告好好寫──科技報告寫作通用手冊》(新竹: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,2013 年)。 冀劍制:《邏輯謬誤鑑識班:訓練偵錯神經的24堂邏輯課(增修新版)》 (臺北:漫遊者文化事業 公司,2016年)。 蕭瑞麟:《不用數字的研究:質性研究的思辨脈絡(第五版)》 (臺北:五南圖書出版公司,2020 年)。 (五)外文著作: [日]上野千鶴子著,涂紋鳳譯:《如何做好研究論文?成為知識生產者,從提問到輸出的18個步 驟》(臺北:三采文化公司,2021年)。 [日]小川陽一編著:《三言二拍本事論考集成》(東京:新典社,1970年)。 [日]戶田山和久著,林宗德譯:《論文教室:從課堂報告到畢業論文》(臺北:游擊文化公司, 2019年)。 [以]Shlomith Rimmon-Kenan(李蒙R26;凱南)著,姚錦清等譯,《敘事虛構作品》,北京:三聯 書店,1989年。 [法]Gerard Genette(熱拉爾R26;熱奈特)著,《敘事話語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90 年。 [法]米歇‧傅柯 (Michel Foucault) 著,王德威譯:《知識的考掘》(臺北:麥田出版社,1993 年)。 [俄]李福清 (Boris LE7;vovich):《神話與鬼話:臺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》(北京:社會 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)。 [美]Ian Watt(艾恩R26;瓦特)著,魯燕萍譯,《小說的興起》,臺北:桂冠圖書公司,1994年。 [美]James Phelan(詹姆斯R26;費倫)著,陳永國譯,《作為修辭的敘事:技巧、讀者、倫理、意 識型態》,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02年。 [美]Robert R. Alford著,王志弘譯:《好研究怎麼做:從理論、方法、證據構思研究問題》 (新北:群學出版社,2011年)。 [美]Steven Cohan(史蒂文R26;科思)、Linda M. Shires(琳達R26;夏爾斯)著,張方譯,《講故事 —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》,臺北:駱駝出版社,1997年。 [美]Wayne C. Booth(布斯)著,華明、胡蘇曉、周憲譯,《小說修辭學》,北京:北京大學出 版社,1987年。 [美]William Kenney著,陳迺臣譯,《小說的分析》,臺北:成文出版社,1977年。 [美]艾梅蘭 (Maram Epstein) 著,羅琳譯:《競爭的話語:明清小說中的正統性、本真性及所 生成之意義》(南京:江蘇人民出版社,2005年)。 [美]浦安迪 (Andrew H. Plaks):《中國敘事學》(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1998年)。 [美]馬克夢 (Keith McMahon) 著,王維東、楊彩霞譯:《吝嗇鬼、潑婦、一夫多妻者──十八世 紀中國小說中的性與男女關係》(北京:人民文學出版社,2001年)。 [美]黃衛總 (Martin W. Huang):《中華帝國晚期的欲望與小說敘述》(南京:江蘇人民出版 社,2010年)。 [美]韓書瑞(Susan Naquin)、羅友枝(Evelyn Rawski)著,陳仲丹譯:《十八世紀中國社 會》(南京:江蘇人民出版社,2009年)。 [英]Alec Fisher著,林葦芸譯:《批判思考導論》,臺北:巨流圖書公司,2004年。 [英]Eric Hobsbawm(艾瑞克R26;霍布斯邦)著,鄭明萱譯,《盜匪:從羅賓漢到水滸英雄》,臺 北:麥田出版,1998年。 [英]Mike Crang著,王志弘等譯:《文化地理學》(臺北:巨流圖書公司,2004年)。 [英]Peter Redman, Wendy Maples著;林金源譯:《如何寫好小論文:從甄試到大學作業的致 勝關鍵》(臺北:木馬文化事業公司,2016年)。 [荷]Mieke Bal(米克R26;巴爾)著,譚君強譯,《敘述學──敘事理論導論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社,2003年。 [義]Umberto Eco著,倪安宇譯:《如何撰寫畢業論文:給人文學科研究生的建議》(臺北:時報 文化出版企業公司,2019年)。 [德]馬克思‧韋伯 (Max Weber) 著,錢永祥等譯:〈以學術為志業〉,《學術與政治:韋伯選 集》,臺北:遠流出版公司,1991年。 四、教學方式 本課程採討論方式進行,由學生報告原典文獻與前行研究,報告後分組討論,在討論過程中引導學生 抉發問題意識,激盪多元觀點切磋交流,從各種角度來理解與詮釋文本。 五、教學進度 第1週 緒論 唐傳奇的名義──兼論唐代小說文體的問題: 陳 玨:〈中唐傳奇文辨體──從陳寅恪命題出發〉,《漢學研究》第25卷第2期。 王小琳:〈唐代「傳奇」名稱問題辨析〉,《國立中山大學人文學報》第3期,1995年。 王運熙:〈簡論唐傳奇和漢魏六朝雜傳的關係〉,《中西學術》第二輯,上海:上海復旦大學出版 社,1996年 胡梓穎、黃自鴻:〈被建構的文類──從「辨體」的角度論傳記與「傳奇文」,《臺大文史哲學報》 第86期,2017年5月。 孫遜 、潘建國:〈唐傳奇文體考辨〉,《文學遺產》,1999年第6期, 孫遜、趙維國:〈「傳奇」體小說衍變之辨析〉《上海師範大學學報(哲學社會科學版)》,2001 年第1期。 第2週 唐代小說與志怪 從「粗陳梗概」到「敘述宛轉」: 〈楊林〉、〈枕中記〉、〈盧汾〉、〈南柯太守傳〉 報告與討論: 康韻梅:〈從「粗陳梗概」到「敘述宛轉」──試以兩組文本為例展現志怪與傳奇的敘事性差異〉, 《臺大文史哲學報》2004年第61期。 第3週 唐代小說與話本 從「入於文心」到「諧於里耳」: 〈杜子春〉、〈杜子春三入長安〉、〈崔尉子〉、〈蘇知縣羅衫再合〉 報告與討論: 康韻梅:〈由「入於文心」至「諧於里耳」──唐代小說在三言二拍中的敘述面貌分析〉,《臺大中 文學報》2004年第21期。 許建崑:〈「三言」故事對唐人小說素材的借取與再造〉,《情感、想像與詮釋:古典小說論集》 (臺北:萬卷樓,2010年)。 第4週 唐代小說與明清筆記小說 《聊齋誌異》對唐代小說的轉化: 〈獨孤遐叔〉、〈鳳陽士人〉、〈崔慎思〉、〈賈人妻〉、〈俠女〉、〈枕中記〉、〈續黃梁〉 報告與討論: 康韻梅:〈集腋為裘,寄託孤憤──試析《聊齋誌異》對唐代小說敘事的轉化〉,《唐代小說承衍的 敘事研究》(臺北市:里仁書局,2005),339-410。 第5週 唐代小說與史傳 〈吳保安〉、〈謝小娥〉 報告與討論: 康韻梅:〈小說敘事與歷史敘事之異同──對吳保安、謝小娥故事的論析〉,《臺大中文學報》2006 年第24期。 賴瑞和:〈小說的正史化:《新唐書》中的小說成分──以〈吳保安傳〉為例〉,收錄於杜文玉主 編,《唐史論叢》第11輯(西安:三秦出版社,2009年) 第6週 唐代小說與古文 〈毛穎傳〉、〈石鼎聯句詩序〉、〈童區寄傳〉、〈李赤傳〉、〈河間傳〉 報告與討論: 康韻梅:〈唐代古文與小說的交涉──以韓愈、柳宗元的作品為考察中心〉,《臺大文史哲學報》 2008年第68期。 第7週 唐代小說與詩歌(一) 唐代小說與詩文評之關係: 《本事詩》、《雲溪友議》 報告與討論: 陳玉萍:〈「詩筆」融入的書寫策略與詩文關係──以〈鶯鶯傳〉與〈嬌紅記〉為例〉,《中國文學 研究》2007年第24期。 廖棟樑:〈試論孟棨《本事詩》〉,《中外文學》第23卷第4期。 康韻梅:〈唐代載錄詩事小說的敘事研究──以《本事詩》、《雲溪友議》為考察中心〉,《漢學研 究》第26卷第4期,2008年。 劉 寧:〈「詩話」與「本事」──再探《六一詩話》與晚唐五代詩歌本事著作的關係〉,《清華學 報》新48卷第2期(2018年6月) 第8週 期中論文摘要發表與課堂討論 第9週 唐代小說與詩歌(二) 唐代小說中聚會宴飲賦詩的政治寄寓與歷史情懷: 〈周秦行紀〉、〈顏濬〉、〈許生〉、〈蔣琛〉、〈嵩岳嫁女〉 報告與討論: 李劍國、韓瑞亞:〈亡靈憶往:唐宋傳奇的一種歷史觀照方式〉(上),《南開學報》(哲學社會科 學版),2004年第3期。 李劍國、韓瑞亞:〈亡靈憶往:唐宋傳奇的一種歷史觀照方式〉(下),《南開學報》(哲學社會科 學版),2004年第4期。 康韻梅:〈唐代小說中聚會宴飲賦詩的政治寄寓與歷史情懷〉,第九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, 2009年 第10週 唐代小說與詩歌(三) 唐代小說中聚會宴飲賦詩的遊戲色彩與諧謔氛圍: 〈東陽夜怪錄〉、〈元無有〉、〈姚康成〉 報告與討論: 李鵬飛:〈唐代諧隱精怪類型小說的淵源與流變〉,《唐代非寫實小說之類型研究》(北京:北京大 學出版社,2005年8月)。 康韻梅:〈娛玩、逞才與托寓:唐小說精怪聚會賦詩敘事探析〉,《復旦學報(社會科學版)》 2014年第3期。 第11週 「三言二拍」的主題(一):命運 巧合:〈十五貫戲言成巧禍〉(醒:33)〈沈小官一鳥害七命〉(喻:26) 因果:〈桂員外途窮懺悔〉(警:25) 命定:〈楊八老越國奇逢〉(喻:18) 姻緣天定:〈錢秀才錯占鳳凰儔〉(醒:7) 報告與討論: 葉慶炳:〈短篇話本的常用佈局〉,《中外文學》第8卷第3期(1979年8月)。 [捷]普實克(Jaroslav Pr$7;#3;ek)著,裴海燕(Jana Bene#3;ová)譯:〈談中國長、短篇白話小說之 結構〉,《東亞觀念史集刊》第4期(2013年6月)。 樂蘅軍:〈宋明話本的命運人生〉,《意志與命運──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》 第12週 「三言二拍」的主題(二):情慾 妓院愛情:〈杜十娘怒沈百寶箱〉(警:32)〈賣油郎獨占花魁〉(醒:3) 紅杏出牆:〈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〉(喻:1)〈勘皮靴單證二郎神〉(醒:13) 僧尼淫亂:〈赫大卿遺恨鴛鴦縧〉(醒:15) 跨界情愛:〈白娘子永鎮雷峰塔〉(警:28)〈鬧樊樓多情周勝仙〉(醒:14) 報告與討論: 張 璉:〈《三言》中婦女形象與馮夢龍的情教觀〉,《漢學研究》,第11卷第2期(1993年)。 鄭培凱:〈晚明士大夫對婦女意識的注意〉,《九州學刊》第6卷第2期,1994年7月 周建渝:〈重讀〈杜十娘怒沈百寶箱〉〉,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》第18期 (2001 年3月)。 潘少瑜:〈雷峰塔倒,白蛇出世──白蛇形象演變試析 〉,《中國文學研究》第14期(2000年5月)。 李志宏:〈試從馮夢龍「情教說」論《三言》之編寫及其思想表現〉,《臺北師院語文集刊》2003 年第8期 第13週 「三言二拍」的主題(三):性別 男女扮裝〈劉小官雌雄兄弟〉(醒:10)〈李秀卿義結黃貞女〉(喻:28)〈同窗女認假作真R26;女秀 才移花接木〉(二:17) 報告與討論: 蔡祝青:〈三言二拍中男女扮裝之性別與文化意義〉,《婦女與兩性學刊》第12期(2001年6月),頁 1-38。 第14週 「三言二拍」的主題(四):理想 〈灌園叟晚逢仙女〉(醒:4) 〈盧太學詩酒傲王侯〉(醒:29) 報告與討論: 駱水玉:〈桃花流水窅然去──「灌園叟晚逢仙女」、「盧太學詩酒傲王侯」中的花園與園主〉 第15週 期末完整論文發表與綜合討論 第16週 期末完整論文發表與綜合討論 六、成績考核 文獻探討與報告:30% 期中論文摘要發表:30% 期末完整論文發表:40%
MON | TUE | WED | THU | FRI | |
08:00108:50 | |||||
09:00209:50 | |||||
10:10311:00 | |||||
11:10412:00 | |||||
12:10n13:00 | |||||
13:20514:10 | |||||
14:20615:10 | |||||
15:30716:20 | |||||
16:30817:20 | |||||
17:30918:20 | |||||
18:30a19:20 | |||||
19:30b20:20 | |||||
20:30c21:20 |
Average Percentage 89.8
Std. Deviation 4.02
本課程為16週課程。
-
-
-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