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liday
Nanda南大C301 T2T3T4
許多藝術創作均使用生物媒材或討論生物特性或生命的意涵。然而,直至1997年由Eduardo Kac才初次所提出生物藝術 (BioArt或Biological Art)一詞,但隨著相關作品與展覽的增加,這個詞彙的定義至今仍持續浮動。長期關注生物 媒體(Bio-Mediality)的策展人Jen Hauser,甚至認為每件藝術作品均以人為本,所以「沒有生物藝術;或者,所 有藝術都是生物藝術」。 生物藝術處於生命科學與藝術的交錯地帶,生物藝術的定義模糊,許多作品兼具了科學與藝術的雙重特質,或呈現兩者 衝突矛盾之處。課程將透過相關作品與科學研究的瀏覽與討論,引導學生建構對生物藝術的認識與批判能力。
Course keywords: 生物藝術、生物科技、科幻、推測設計、活體媒材 BioArt, Biotechnology, Science Fiction, Speculative Design, Living Media 課程目標:認識生物藝術與相關作品,引導學生定義與賞析生物藝術。 課程介紹:課程的將瀏覽過往曾被視為生物藝術的相關作品,剖析作品的科學內容與藝術上的重要 性,辨識科學的本質與追求,並討論生物藝術與相關領域,如:生物科技、生物設計 (BioDesign)、科幻、推測設計(Speculative)、濕媒材與活體媒材創作等的關係,勾勒學生 個人的、浮動的、不斷修改與變化的「生物藝術」定義。 參考書籍: - Berger et al (editors). 2020. Art as We Don’t Know It. Espoo, Finland: - Myers. 2015. Bio Art: Altered Realities. London, UK: Thames & Hudson - Michell. 2010. BioArt and the Vitality of Media (In Vivo). Seattle, USA: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. - Kac. 2009. Signs of Life: Bio Art and Beyond. Cambridge, Mass., USA: MIT Press. 教學方式:講課、討論、參觀 教學進度: 1 課程介紹 介紹課程大綱、學習資源、書籍、期刊、資料庫、CC0觀念與資源。 2 生物藝術的歷史 簡介生物藝術的歷史、定義、爭議 3 生物藝術與科學 檢視生物藝術與科學之間的模糊地帶,建立對生物藝術的個人觀點。 4 生物藝術與科學 檢視生物藝術與科學之間的模糊地帶,建立對生物藝術的個人觀點。 5 生物藝術與科學 檢視生物藝術與科學之間的模糊地帶,建立對生物藝術的個人觀點。 6 三方辯論會 以三方辯論會形式,討論數件作品是否為生物藝術。 7 期中報告 30% 8 微生物與(真)菌 介紹並討論相關作品 9 人體與基因改造 介紹並討論相關作品 10 醫學 介紹並討論相關作品 11 組織培養 介紹並討論相關作品 12 科幻 介紹並討論相關作品 13 推測設計 介紹並討論相關作品 14 食物設計 介紹並討論相關作品 15 濕媒材 介紹並討論相關作品 16 校外參訪 參觀生物藝術相關展覽 17 作品觀摩 參觀生物藝術相關展覽或觀摩生物藝術虛實研究期末成果發表 18 期末報告 口頭報告70%。並進行課程綜合討論。 成績考核: - 30%(口頭報告約15分鐘,問答5分鐘):分組報告一至三件藝術作品或科學研究,並剖 析其是否為生物藝術創作。 - 70%(不限定分組人數,作業形式與長度),向大眾介紹一位生物藝術家與其重要作品。
MON | TUE | WED | THU | FRI | |
08:00108:50 | |||||
09:00209:50 | |||||
10:10311:00 | |||||
11:10412:00 | |||||
12:10n13:00 | |||||
13:20514:10 | |||||
14:20615:10 | |||||
15:30716:20 | |||||
16:30817:20 | |||||
17:30918:20 | |||||
18:30a19:20 | |||||
19:30b20:20 | |||||
20:30c21:20 |
Average Percentage 85.74
Std. Deviation 5.55
藝術學院學士班大學部優先,第3次選課起開放全校修習
-
-
-